概述
▲目前針對生活垃圾、滲濾液及生活污泥的處理方法主要采用填埋、焚燒和氣化等工藝技術。填埋法存在大量占用土地、污染地下水等隱患,已經被許多發達國家所禁止;焚燒法是目前的主流處理方法,但在生活焚燒過程中,仍會產生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以及飛灰排放,且受限于燃燒溫度,難以避免二惡英等有毒物質產生,與垃圾焚燒相比,垃圾氣化技術,反應溫度高,避免了二惡英、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等污染性物質的產生,對垃圾中的重金屬實現了高溫固化處理,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,是未來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。但解決了城鎮的垃圾問題,還有大量的城鎮污泥和殘存的滲濾液等有效處理問題,也是個難題。污泥水分又高,更多是摻燒處理;滲濾液含有高鹽、高有機物成分,處理成本高、腐蝕性大、容易結垢堵塞等問題,裝備投資大,運行不穩定而且運行成本又高,并且首先需要解決能源問題。故焚燒或氣化產生的余熱需要出處,污泥干化和滲濾液的處理都剛好需要熱能,因此,采用綜合集成協同處理工藝是最有效的手段,特別是針對小城鎮的協同處置,是有效解決市政環保零排問題最直接、簡單、有效的處置工藝。為此,公司研發生產一體化成套集成處置系統。
▲生活垃圾首先分選出價值比較高的可回收物,剩余物、生活污泥、其它固體廢棄物通過脫水、成型等預處理工藝,成為氣化原料。
▲氣化原料進入氣化爐后,與氧氣在高溫下 (反應核心區域溫度可達2000°C)發生非催化部分氧化反應,生產CO、H2、CO2、CH4、N2等為主要成分的粗合成氣。出氣化爐的高溫粗合成氣 (溫度約為900~1100°C),首先進入廢熱鍋爐進行熱量回收,產生蒸汽后進入凈化工段。不能反應的無機物質和重金屬在高溫下以液態排渣方式排出氣化爐,經激冷后成為無浸出性的玻璃態渣,可回收制磚鋪路。
▲在凈化工段,粗合成氣先經過除塵,將合成氣中的固含量降至1mg / Nm3,然后脫除H2S等組分。凈化后的合成氣進入燃氣鍋爐,產生的副產品蒸汽剛好用于處理生活污泥及滲濾液的處理能源。
▲系統產生的廢水和廢氣采用集成綜合處理后,達標排放。
處置工藝
技術特點及創新
▲自主創新采用多種手段,系統集成,綜合處理工藝,有效解決系統集成處理的難點、痛點,從而真正實現零排;
▲特別適用于小城鎮每天30 - 150噸生活垃圾、污泥、滲濾液的協同處理,有效解決了廢棄物的轉運、分開處理、資源利用、污染排放問題等等;
▲系統單元實現取長補短,資源循環利用,大大降低了投資、占地面積、耗能、運行成本等問題,提高綜合處理能力和穩定性。產生的熱解氣作為污泥干化、滲濾液處理的替代熱源,干化的污泥等作為氣化的補充能源,從而實現互補、達到綜合零排處理的目的。
▲實現了生活垃圾、生活污泥、滲濾液的清潔、高效、資源化綜合利用;
▲還原性氣氛下的高溫氣化反應,避免了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、二惡英的有害成分的生成;
▲高溫液態排渣,實現了對重金屬的高溫固化處理,避免了二次污染;
▲合成氣凈化工序簡單高效,避免了煙氣中飛灰、硫氧化物的生成;
▲循環排出的污水,可以經過系統中的膜處理后,統一達標排放;
▲干化和蒸發出來的尾氣在經過預處理、冷凝處理后,直接在系統內焚燒處理后,達標排放;
▲公司針對政府不同的要求、處理量,區分資源化、無害化、減量化要求,可以采用不同模塊化的處理工藝及裝備,也可拆分單元或綜合成套設計使用。
生活垃圾及污泥主要處置方式對比
處理技術 | 技術優勢 | 技術劣勢 |
填埋 | 工藝簡單,投資成本低 | 占地面積大、滲濾液污染、資源利用水平低 |
污泥堆肥 | 工藝簡單,運載成本較低,有一定的資源利用 | 占地面積達,含重金屬污染,嗅味大,環境差 |
焚燒 | 處理量大,有一定的資源利用 | 產生的二噁英等排放污染較大,飛灰處理難 |
氣化 | 特別是針對 30T-150T 的生活垃圾、污泥等處理工藝,傳統工藝處理都存在相應問題,而氣化技術是實現垃圾、滲濾液、生物質、污泥協同綜合處置最有效 途徑。無氧氣化效果好,資源利用率高,排放污染小。歐洲已經形成產業化,目前是中國縣城、鄉鎮、山區替代垃圾焚燒的最佳處置方案。 |
上一篇:沒有了!
下一篇:連續進料回轉式熱解成套設備